叫我第二名....日月潭邊魅影重重的故事
過年前的日月潭之旅,我與家人到涵碧樓住一晚,同時計畫參觀剛落成享盛名,團紀彥先生設計的「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但出現一棟非常突兀的房子在日月潭邊,不想看都不行,驚訝地查了名為「日月行館」, 網路上的報導反差實在很大,有記者這樣報導:「在陽光照射下,外形有如杜拜帆船飯店的金箔桅杆,顯得無比耀眼....」;畢光建老師則評論得一無是處:「 天外飛來的這棟「帆船旅館」,無論晴雨,四季無休的放送其難掩的俗艷與愚昧。」 (1)。
要進涵碧樓前,被迫映入眼前,就是這棟山寨版的杜拜帆船旅館,再從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著名的框景看過去,竟然又是這房子,因為很高大,你我不想看都不行。 提醒了我準建築人網站,自從2006年就開始報導這個這個「引人注目」的案子 (2),抄襲帆船飯店創意,又是金箔桅桿,又是杜拜,「庸俗的人穿金帶銀也是俗」的醜房子,竟然豎立在涵碧半島的最高點。
不禁要問:BOT下誕生的日月行館,究竟如何被選上的?評審們一定有過人的眼光, 豈不該讓外界明白,這一票如何投下的? 但外界連評審是誰都無從得知,更何況評審意見未曾公諸於世!若不是建築本身無法隱身,這根本就是石沈大海,沒有人來關心。評選過程也引來檢調錄影收證,但不了了之;再者過程符合「採購法」的保密原則,評選不曾公布,因此大眾連知的權力都沒有。
更驚訝經營涵碧樓的團隊當時也參加了投標,結果是名列第二。依照邏輯推論,得標者理應更勝過涵碧樓的成就。如今兩棟建築站在一起,好像西施東施,不過東施效顰的對象是帆船飯店,炒作話題是鍍金桅桿、黃金馬桶。而丰姿卓越的涵碧樓,處處讓人驚艷,建築師的設計能力高超,中外人士指定要住涵碧樓。日月行館在開幕時,配合媒體置入性行銷看似風光,要價兩萬元起跳也是話題,如今冷冷清清,明顯與涵碧樓熱絡狀況相差頗多,這兩者落差還真大。
不怎麼有趣的事情在日月潭邊又發生一次,被畢光建老師形容為繞指輕柔的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文章中指出:「.....團紀彥建築師即便如此的心思細密,人算不如天算,最後由日月潭管理處主持的「展場空間設計服務」的公開招標,找來的設計廠商,也像是跑錯教室的學生,而令人隱隱不安的是團紀彥也是其中的一位落選..... 」,與前一個案例發生共同點,高明的團紀彥建築師也是名列第二,所以設計界常消遣第二名就是第一名,當事人挫折,老百姓看傻眼。
專業對評選機制忿忿不平,政府難道聽不到? 採購法的掩護下,一群知道如何鑽漏洞的人,正像老鼠咬布袋,同時毀滅台灣的設計活力 (3)(4)。 看似公平的制度充滿玄機,也就是在保密原則下,最容易讓有力人士事前取得名單,進行收買運作,或者按照機關首長的主觀意願,排除「不聽話」的建築師。非常諷刺的是政府在辦理國際競圖時,採事前公布評選名單,在辦理國內競圖時,採保密制度:一國兩制。如果事前開放評選名單是國際潮流,那麼國內競圖為何是違背國際潮流?工程會回答:「有部分評審反對;機關怕引來關說...」,這個回答也是充滿玄機:如果我是個想上下其手的人,我肯定也跳出來反對!
自從新開張的監察院辦了江國慶冤案後,老百姓對監察院開始有了不同的期待,不管是三權、還是五權分立,能辦弊案或冤案的監委、立委,老百姓都應該鼓鼓掌!
徐岩奇 建築改革社監事 / 前總幹事
(1)日月清明-- 論團紀彥的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 by畢光建
http://forgemind.net/xoops/modules/n...p?storyid=1282
(2) 日月行館--準建報導(
http://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f=24&t=12049)
(3)黑暗怕見光--競圖評審應公開/徐岩奇
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p?f=22&t=12148
(4)評審不公開 競圖走後門
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p?f=22&t=12107
jushiu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叫我第二名....日月潭邊魅影重重的故事
過年前的日月潭之旅,我與家人到涵碧樓住一晚,同時計畫參觀剛落成享盛名,團紀彥先生設計的「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但出現一棟非常突兀的房子在日月潭邊,不想看都不行,驚訝地查了名為「日月行館」, 網路上的報導反差實在很大,有記者這樣報導:「在陽光照射下,外形有如杜拜帆船飯店的金箔桅杆,顯得無比耀眼....」;畢光建老師則評論得一無是處:「 天外飛來的這棟「帆船旅館」,無論晴雨,四季無休的放送其難掩的俗艷與愚昧。」 (1)。
要進涵碧樓前,被迫映入眼前,就是這棟山寨版的杜拜帆船旅館,再從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著名的框景看過去,竟然又是這房子,因為很高大,你我不想看都不行。 提醒了我準建築人網站,自從2006年就開始報導這個這個「引人注目」的案子 (2),抄襲帆船飯店創意,又是金箔桅桿,又是杜拜,「庸俗的人穿金帶銀也是俗」的醜房子,竟然豎立在涵碧半島的最高點。
不禁要問:BOT下誕生的日月行館,究竟如何被選上的?評審們一定有過人的眼光, 豈不該讓外界明白,這一票如何投下的? 但外界連評審是誰都無從得知,更何況評審意見未曾公諸於世!若不是建築本身無法隱身,這根本就是石沈大海,沒有人來關心。評選過程也引來檢調錄影收證,但不了了之;再者過程符合「採購法」的保密原則,評選不曾公布,因此大眾連知的權力都沒有。
更驚訝經營涵碧樓的團隊當時也參加了投標,結果是名列第二。依照邏輯推論,得標者理應更勝過涵碧樓的成就。如今兩棟建築站在一起,好像西施東施,不過東施效顰的對象是帆船飯店,炒作話題是鍍金桅桿、黃金馬桶。而丰姿卓越的涵碧樓,處處讓人驚艷,建築師的設計能力高超,中外人士指定要住涵碧樓。日月行館在開幕時,配合媒體置入性行銷看似風光,要價兩萬元起跳也是話題,如今冷冷清清,明顯與涵碧樓熱絡狀況相差頗多,這兩者落差還真大。
不怎麼有趣的事情在日月潭邊又發生一次,被畢光建老師形容為繞指輕柔的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文章中指出:「.....團紀彥建築師即便如此的心思細密,人算不如天算,最後由日月潭管理處主持的「展場空間設計服務」的公開招標,找來的設計廠商,也像是跑錯教室的學生,而令人隱隱不安的是團紀彥也是其中的一位落選..... 」,與前一個案例發生共同點,高明的團紀彥建築師也是名列第二,所以設計界常消遣第二名就是第一名,當事人挫折,老百姓看傻眼。
專業對評選機制忿忿不平,政府難道聽不到? 採購法的掩護下,一群知道如何鑽漏洞的人,正像老鼠咬布袋,同時毀滅台灣的設計活力 (3)(4)。 看似公平的制度充滿玄機,也就是在保密原則下,最容易讓有力人士事前取得名單,進行收買運作,或者按照機關首長的主觀意願,排除「不聽話」的建築師。非常諷刺的是政府在辦理國際競圖時,採事前公布評選名單,在辦理國內競圖時,採保密制度:一國兩制。如果事前開放評選名單是國際潮流,那麼國內競圖為何是違背國際潮流?工程會回答:「有部分評審反對;機關怕引來關說...」,這個回答也是充滿玄機:如果我是個想上下其手的人,我肯定也跳出來反對!
自從新開張的監察院辦了江國慶冤案後,老百姓對監察院開始有了不同的期待,不管是三權、還是五權分立,能辦弊案或冤案的監委、立委,老百姓都應該鼓鼓掌!
徐岩奇 建築改革社監事 / 前總幹事
(1)日月清明-- 論團紀彥的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 by畢光建
http://forgemind.net/xoops/modules/n...p?storyid=1282
(2) 日月行館--準建報導(
http://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f=24&t=12049)
(3)黑暗怕見光--競圖評審應公開/徐岩奇
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p?f=22&t=12148
(4)評審不公開 競圖走後門
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p?f=22&t=12107
jushiu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給予這一代努力的公務員精神上的支持
作者:梁永森建築師
3月6號零晨一點多,一個看似單純的縱火事件,燒起了一連串被認為是人謀不臧、官商勾結的政治事件,一般人在不明瞭建築管理體系政府機關是如何執行的情況下,便直接將這些默默努力打拼的公務員,冠上了圖利、包媲等罪名,不論上至局長下至約聘僱人員,在這場無名火下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責難,相信這幾年在局長及各層級公務員的戰戰兢兢及努力所建制的管理機制,在這一夕之間都全然付之一炬了,如果是因為這樣不明究理的情形下來責難這些人,而導致這批優質的公務員的出走潮,我想這絕對不是民眾的福祇。
我是一個擔任公職近十年後才出來職業的開業建築師,或許因為曾經任職過許多不同機關單位之後才職業,所以更能體會在不同的環境及領域下政府承辦人所承受的壓力,雖然大小各有不一,但建管體系的承辦人所承受的壓力絕非其他性質之單位所能比擬,每一個蓋下的印章都代表著一個隨時都可能暴發的不定時炸彈,如同這次的火災,相信在過程中這些經辦人員在查核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承擔著無比的責任,所以我想藉用我所知道的情形來說明現行制度的問題,給予可能未參與過這些工作的各位,另一種思考。
1 以現行的公安檢查數量,原台中市地區每年約三千多件加上原台中縣地區每年約五千多件,共計八千多件,管理公安的承辦人員僅約十多人,這樣不成比例的工作分配,相信承辦人再怎麼小心也難以面面俱到,然而面對相同的檢查數量,消防人員則有一千多人,真是令人覺得建管人員每天需要乞求上天保佑,方能以十多人去執行一千多人的工作。
2 市府為避免稽查人員洩漏稽查店家名單,故每天均安排不同稽查人員,且在稽查的當下該稽查人員方知道當天要抽查的店家為何,所以稽查人員無法在稽查前即時備妥相關核准圖面及基本資料,故稽查人員僅能就規定好之查核表及經驗進行查核,試問這樣為避免圖利特殊商家的機制,如何讓稽查人員得以放心且迅速的確認是否符合規定,所以僅能就現況事實認定,以確認是否符合規定,但相信參與過稽查的人員便知,認定是很困難的,況且法令如無特別規定,稽查人員不能做過度解釋及認定,否則就被視為刁難將有打不完的訴願案。
3 現行的室修管理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室內裝修,指除壁紙、壁布、窗簾、家具、活動隔屏、地氈等之黏貼及擺設外之下列行為:一、固著於建築物構造體之天花板裝修。二、內部牆面裝修。三、高度超過地板面以上一點二公尺固定之隔屏 或兼作櫥櫃使用之隔屏裝修。四、分間牆變更。規定,除上述所提外之項目均並非屬室內裝修所管轄之範圍,表面材料則係屬消防所規定之防燄材料,試問黏貼於樓板下方之泡綿並非天花板設施,室修何以規定其是否符合規定,當下有見到的知道他屬易燃材料者頂多只能善意勸導,更何況這些材料在現場若未逐項貼上防燄標誌,相信以一般的經驗難以斷定它是否為防燄材,更何況檢討過室修的人應該知道,即使有貼上防燄標誌,若未實測你也難以認定其真實性,僅能相信材料商所提供之測試報告沒做假,且如果你不是設計者,要你去檢查,他只要每個地方都有貼標誌,你又如何斷定是否為真,除非檢查當下逐項去核對材料及位置之證明文件,但如真這樣的稽查方式,一個晚上恐怕連一件都查不完,最後還是被冠上刁難民眾打壓業者的污名。
4 在人力不足的建使管環境下,這些公務員都是在任務指派下擔任自己的工作,別說行前訓練,今天發佈明天上任是很正常的,那裡會有時間訓練?所以能在不安的情緒下邊做邊學,但整個公職體系是建立在防弊的基礎下運作,好不易漸漸熟悉了該項業務後的承辦人,會因為避免過度熟悉業務而恐產生弊端的情況下,而輪替負責區域或工作內容,甚至是不同科室,美其名增加公務經驗,實際上對該項業務的推行永遠是新手上任,試問有誰能夠解決真正的問題核心?
我不知道我夠不夠格幫這些陷在泥沼中努力打拼的公務員們發聲,但當事人在這只有藍綠沒有黑白或只有政治沒有專業的社會裡,不論說什麼即使有百般的無奈及委屈,似乎都只有承擔責任的份,所以曾任公職的我希望藉由小小的力量,表達我所知道的事實及對這次事件的看法,相信這絕對不及實際上所受委屈的全部,如果你認同我的看法或是你曾與這些公務員接觸過、審過圖,希望不要先戴上有色眼鏡去看他們,也希望如果你認識他們,打個電話發個簡訊給你認識的承辦或長官,加個油打個氣,甚至是前去都發局給這些人精神上的支持,如果這一批認真努力的公務員因此灰心喪志而呈現出走潮,隨後來的更是一些無知情況下被趕鴨上陣的新承辦,相信都不是你我這些平民百姓之福,也是另一批新無辜的人同樣要面臨擔心受怕日子的來臨。
jushiu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給予這一代努力的公務員精神上的支持
作者:梁永森建築師
3月6號零晨一點多,一個看似單純的縱火事件,燒起了一連串被認為是人謀不臧、官商勾結的政治事件,一般人在不明瞭建築管理體系政府機關是如何執行的情況下,便直接將這些默默努力打拼的公務員,冠上了圖利、包媲等罪名,不論上至局長下至約聘僱人員,在這場無名火下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責難,相信這幾年在局長及各層級公務員的戰戰兢兢及努力所建制的管理機制,在這一夕之間都全然付之一炬了,如果是因為這樣不明究理的情形下來責難這些人,而導致這批優質的公務員的出走潮,我想這絕對不是民眾的福祇。
我是一個擔任公職近十年後才出來職業的開業建築師,或許因為曾經任職過許多不同機關單位之後才職業,所以更能體會在不同的環境及領域下政府承辦人所承受的壓力,雖然大小各有不一,但建管體系的承辦人所承受的壓力絕非其他性質之單位所能比擬,每一個蓋下的印章都代表著一個隨時都可能暴發的不定時炸彈,如同這次的火災,相信在過程中這些經辦人員在查核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承擔著無比的責任,所以我想藉用我所知道的情形來說明現行制度的問題,給予可能未參與過這些工作的各位,另一種思考。
1 以現行的公安檢查數量,原台中市地區每年約三千多件加上原台中縣地區每年約五千多件,共計八千多件,管理公安的承辦人員僅約十多人,這樣不成比例的工作分配,相信承辦人再怎麼小心也難以面面俱到,然而面對相同的檢查數量,消防人員則有一千多人,真是令人覺得建管人員每天需要乞求上天保佑,方能以十多人去執行一千多人的工作。
2 市府為避免稽查人員洩漏稽查店家名單,故每天均安排不同稽查人員,且在稽查的當下該稽查人員方知道當天要抽查的店家為何,所以稽查人員無法在稽查前即時備妥相關核准圖面及基本資料,故稽查人員僅能就規定好之查核表及經驗進行查核,試問這樣為避免圖利特殊商家的機制,如何讓稽查人員得以放心且迅速的確認是否符合規定,所以僅能就現況事實認定,以確認是否符合規定,但相信參與過稽查的人員便知,認定是很困難的,況且法令如無特別規定,稽查人員不能做過度解釋及認定,否則就被視為刁難將有打不完的訴願案。
3 現行的室修管理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室內裝修,指除壁紙、壁布、窗簾、家具、活動隔屏、地氈等之黏貼及擺設外之下列行為:一、固著於建築物構造體之天花板裝修。二、內部牆面裝修。三、高度超過地板面以上一點二公尺固定之隔屏 或兼作櫥櫃使用之隔屏裝修。四、分間牆變更。規定,除上述所提外之項目均並非屬室內裝修所管轄之範圍,表面材料則係屬消防所規定之防燄材料,試問黏貼於樓板下方之泡綿並非天花板設施,室修何以規定其是否符合規定,當下有見到的知道他屬易燃材料者頂多只能善意勸導,更何況這些材料在現場若未逐項貼上防燄標誌,相信以一般的經驗難以斷定它是否為防燄材,更何況檢討過室修的人應該知道,即使有貼上防燄標誌,若未實測你也難以認定其真實性,僅能相信材料商所提供之測試報告沒做假,且如果你不是設計者,要你去檢查,他只要每個地方都有貼標誌,你又如何斷定是否為真,除非檢查當下逐項去核對材料及位置之證明文件,但如真這樣的稽查方式,一個晚上恐怕連一件都查不完,最後還是被冠上刁難民眾打壓業者的污名。
4 在人力不足的建使管環境下,這些公務員都是在任務指派下擔任自己的工作,別說行前訓練,今天發佈明天上任是很正常的,那裡會有時間訓練?所以能在不安的情緒下邊做邊學,但整個公職體系是建立在防弊的基礎下運作,好不易漸漸熟悉了該項業務後的承辦人,會因為避免過度熟悉業務而恐產生弊端的情況下,而輪替負責區域或工作內容,甚至是不同科室,美其名增加公務經驗,實際上對該項業務的推行永遠是新手上任,試問有誰能夠解決真正的問題核心?
我不知道我夠不夠格幫這些陷在泥沼中努力打拼的公務員們發聲,但當事人在這只有藍綠沒有黑白或只有政治沒有專業的社會裡,不論說什麼即使有百般的無奈及委屈,似乎都只有承擔責任的份,所以曾任公職的我希望藉由小小的力量,表達我所知道的事實及對這次事件的看法,相信這絕對不及實際上所受委屈的全部,如果你認同我的看法或是你曾與這些公務員接觸過、審過圖,希望不要先戴上有色眼鏡去看他們,也希望如果你認識他們,打個電話發個簡訊給你認識的承辦或長官,加個油打個氣,甚至是前去都發局給這些人精神上的支持,如果這一批認真努力的公務員因此灰心喪志而呈現出走潮,隨後來的更是一些無知情況下被趕鴨上陣的新承辦,相信都不是你我這些平民百姓之福,也是另一批新無辜的人同樣要面臨擔心受怕日子的來臨。
jushiu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rgeousspace asked: 相關影片請至幸福空間網站www.hhh.com.tw。 自巴里島空運來台的象牙雕塑藝術作品與綠影,共同陳列於紅色造型端景牆前,強烈的色彩配置聚焦視覺焦點,右邊進入屋主家人共同使用的開放式餐廚空間,左邊則是與客同歡的視聽品酒區。兩片大面積對外窗讓窗外庭園造景樹影與日光,也成為室內設計的一部分風景,與室內窗邊的鮮活綠影打破場域限制,虛實交融出合而為一仿似發呆亭的無疆界半開放空間。
jushiu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