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17 00:07

記者朱瑄&#29641


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都市計畫案於民國七十九年一月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台北市工務局都市計畫處委託美國佐佐木規劃顧問公司辦理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都市設計及規劃,於民國八十二年公佈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案。



中正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建設計畫以地下隧道結構進入台北市區,沿市民大道南側經台北市玉泉公園,穿越西寧北路、E1基地並與捷運松山線北門站(G14)交會後東行,經D1西側基地(D2)、D1東側基地(D1),止於台北車站西側之C1用地,於2樓至地下3樓設置機場捷運線之台北站(A1站),主體設施包括A1站、C1及D1用地上之聯合開發大樓。



為考量既有區域特性,台北車站特定區之都市設計空間定位,依序由西至東為:休閒區、會展區、記憶城區、新門戶區、台高鐵車站區。五個區域再以綠色帶狀森林與人工平台之台北藝術長廊、地下人行電動步道、地面之開放空間串連整個空間。最主要之核心為「新門戶區」,包含C1及D1雙子星塔樓、塔樓下方之機場捷運A1站、交六及交八門戶廣場。意即結合車站設計、超高層大樓設計、都市規劃設計、交通、財務規劃等多項規劃。



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是台北市最早開發的地區,有著豐富的歷史及文化資源,其發展的軌跡,清楚地刻劃在當地的都市空間脈絡中。此都市設計構想即是以「都市軸線」貫穿,包括空間軸線和歷史軸線,將經濟活動、交通動線、古蹟再利用加以串接,創造一個尊重在地歷史且符合需求的都市空間,進而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在空間機能上,除交通設施及古蹟外,並引入資訊產業、會展場地及國際商旅服務,作為區域發展的觸媒。在西起淡水河,東至中山北路,橫寬約一點六公里的範圍內,由南北向街道分割成個五區塊:由西而東包括休閒區、會展區記憶城區、新門戶區、台高鐵車站區,五個區域的配置以綠色帶狀森林與台北藝術長廊形成的軸線,作為串連空間的主要架構及人行主要動線。



此區域為早期鐵路經過區域,在鐵路地下化後因軌道從地下穿越,造成基地發展不易,長久以來形成南北都市空間過度發展,而本區空間閒置之空間斷層。為重新串連本區都市空間,延續都市活動,從淡水河沿岸起,沿玉泉公園、E1/E2、交六、交八、交七街廓,規劃東西向、橫貫全區的帶狀公園,將台北車站地區與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開放空間系統連結,創造台北市的「綠色脊柱」。以數條帶狀公園串連C1、D1開發街廓與周遭公園系統,強化錯開的街道軸線系統,同時延伸橫跨開發區域東至西、南至北的人性化景觀系統。



在這些公園中,設置有廣場、中庭、人行步道、樹林、流水及休憩設施,提供多種活動的市民休憩空間,如各種的節慶活動、跳蚤市場及音樂會。



為了呼應基地微妙的視覺特性,未來在C1及D1基地的聯合開發大樓,將以「門」的字型建物為發想的板狀量體造型,扭動不同方向,來呼應兩向格狀街道系統,並反應建物內部不同的機能:百貨商場(低層)、辦公室(中層)及旅館(高層)。兩棟塔樓的平面組合,就宛如傳統吉祥物「龍」與「鳳」,不僅分別反應周遭的細微角度變化,兩棟高樓也在高度與量體上相互對話,一如朱銘的雕塑-「太極」。尤其清晨及黃昏時,陽光映照在建物表面的玻璃,更加強了兩棟量體互相反映的效果。作為台北市的新地標,在夜晚霓虹燈光閃爍之中,這兩棟高三百二十公尺(七十六層)及兩百四石公尺(五十六層)的門戶塔樓。高樓部分夜晚燈光設計以展現大自然蒼穹的變化為主題,展現北極光、彩虹、雲朵幻化的燈光秀;低層部分,因與車站共構,將配合列車的到站與離站,動態調整燈光的變換。



台北車站特定區為四鐵│客運交會中心,在運輸功能、交通動線及旅客便利性上,應以分層分流、分向的方式設計動線,並且將轉乘行為內部化、減少地面道路交通負荷為主要考量。在本區開發完成後,每日的行人流量估計將達每日八十五萬人次。



除現有地下人行通道外,未來機場聯外捷運A1站及捷運松山線北門站(G14)興建完成後,均將陸續增加本區東西向地下連通系統。但考量本區未來高層化發展的趨勢,本規劃方向特朝向建構更立體化之行人開放空間,以提供都市在地面公共空間上更多元化的人行設施。



C1、D1聯合開發大樓二層部分,未來規劃有台北藝術長廊與城市穿堂,提供地面層以上的東西向行人通道,除可聯繫C1、D1聯合開發大樓外,往東可連通台北車站、交九轉運站,往西可聯結D1記憶城區、E1/E2會展區、捷運松山線北門站;除東西向連通外,未來更可向南延伸,連通交六及交八廣場。



台北藝術長廊高於地面七公尺,沿C1、D1基地南、北側設置;城市穿堂位於C1、D1聯合開發大樓之間,形成一個銜接在二個門戶塔樓之間的遮簷景觀平台,寬敞的空間還能提供各式各樣的展演和節慶活動的使用。這些人工平台設施,均可提供市民一般散步及佇立的場所,並可利用電梯、緩階梯將人潮連接到公園、街道等地面設施。



為避免增加地面道路交通負荷,A1站之轉乘設計均以地下化方式規劃,路面臨停亦均以基地內化劃設方式設置。



記憶城區位於沿著淡水河南北老街及舊城三個地域的中間,係為台北歷史路徑的重要節點,過去曾為台北城通往大稻埕一帶主要的交通孔道,並為劉銘傳首創鐵路總局之所在,區內包含著名的歷史建物,如舊台鐵總局、北門以及台北郵政總局等一級古蹟。



配合鐵道部與鄰近之古蹟與歷史性建築物群,D1西側街廓規劃成歷史文化園區,建議興建「城市博物館」;採低密度及容積轉移之方式開發,因鄰近松山線北門站,可將新建築物、交通設施與古蹟融合,形塑整體古蹟園區風貌並保留歷史性建築物;舊台鐵總局、北門、郵局等古蹟建築組合成建築群域,將成為可體驗實際城市空間的實體都市博物館。




已用關鍵字:機能,交通,都市規劃,商場,園區,捷運,建物,
共出現:26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shiung1 的頭像
    jushiung1

    CAD圖庫-建築室內設計圖庫-海量Autocad建築圖庫下載

    jushiu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