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ource from 低碳生活部落格.中時聯播網
2011-01-31
圖/郭英釗建築師認為,花博新生三館像兩個生物體,在艱難的環境裏求生(齊柏林攝影)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在採訪郭英釗建築師前,我一直不確定他是因考量基金會是那瑪夏民權國小的業主,所以才願意在過年前如此忙亂的時刻,接受我所主持的廣播節目倉促的約訪;還是他純粹是想再度透過媒體,將他對綠建築的理念向外闡述。
雖然採訪完之後,我還是不太敢確定,但看郭英釗願意花上大半個下午,跟著我們走了兩三個適合採訪的地點;但一採訪完卻也不囉唆,立刻就站事務所同事的電腦前,對著設計圖提出他的想法,我只覺得,這是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極度專注的前輩。
郭英釗和他的合夥人張清華,以及所帶領的「九典建築師事務所」,在台灣幾乎已和綠建築劃上等號。從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再到俗稱花博「新生三館」的夢想館、未來館與生活館,都可以看到在台灣不曾出現的綠建築新樣貌。
建築 也該會起雞皮疙瘩
花博的新生三館,是花博策展人丁錫鏞口中「重點中的重點」。三個場館或利用覆土的屋頂、或導引由樹下進氣的地道風流動其中、或是利用大片的水簾,都讓建築對空調的依賴大幅降低。
郭英釗說,花博這三個館位處新生公園偏遠的角落,一方面有航道的壓迫,卻又同時擁有很多很棒的樹。「其實三館從空中看,像兩個生物體,在一個很艱苦的環境 求生存的樣子。」他指出,三館設計時是希望像人一樣,熱了會脫衣服,冷了會起雞皮疙瘩,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建築也必須作出對應,所以會有水簾、地道風等設 計。「一般的建築物,可能外面的氣候其實很合適,可是建築物卻不知道。」郭英釗認為,建物智能化的過程,的確可以達成節能的目的。
不過,在郭英釗的心中,不論是綠建築或不是綠建築,對環境的發展其實都是負面的,只是程度不同。他說,建築本身就消耗許多的能源,從挖地基開始,一直到建築落成後其中使用的電器。但他也認為,蓋綠建築並不是贖罪,不是說蓋綠建築就可以愈蓋愈多,「最綠的建築就是不蓋。」
木造建築 兼可顧碳
至於為什麼自己為什麼會走向綠建築,郭英釗想不起有什麼特別時刻。但他一直相信,人類是不斷在追求效率的提升,而生物的演化本身就是效率的最佳展現,所以建築也應跟生物一樣不斷演化提升效率,這也是他把九典事務所的英文取名「Bioarch」的由來。
而從北投圖書館或是新生三館,都可以發現郭英釗利用了大量的木頭,這中間是否帶有一些隱喻? 「其實一開始是被業主逼的,」郭英釗坦承,是因為業主要求,所以才會在蓋北投圖書館會,用了大量的木頭,但後來發現光是展現木頭的力量,「建築師不用再作什麼設計。」
他也認為,樹木是可以不斷生長,生生不息,不像是鐵或是鋼,蘊藏量用完了就沒有了,當然用木頭的先決條件,是林木必須要從管理良好的林場來。他說,新生三 館的木頭主要來自於美加地區經永續林木認證(FSC)的木頭,部份則來自台灣竹東地區造林疏伐的木頭,這些木造建材也都固下了不少的碳。
春節 多看書 多看樹
但民眾而言,綠建築多半也是旅遊景點,我就聽過不少人一進北投圖書館,就先問咖啡廳在哪邊。所以過年假期,郭建築師是不是能推薦幾個綠建築讓民眾去參觀? 郭英釗想了一想,先應景地說了基金會所捐建給成大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也就是俗稱的「綠色魔法學校」,但接下來則說,「我其實過年期間都是在看 書,也鼓勵大家看書。」
或許拗不過我一再希望他提出春節旅遊景點,最後他說個人最推薦大家去看台南的老樹,包括像中山公園、成大校園以 及台南一中的大樹,「這些大樹真的很了不起。」另外的看樹地點,他則建議是阿里山的神木群,不過他也知道過年期間可能是進不了阿里山,但建議大家有時間去 看就是了。
曾有學生問郭英釗,除了會蓋綠建築,還會蓋什麼? 但綠建築對郭英釗而言,一直都不是個議題。「我們一直是這個樣子的,只是社會的顏色變了,背景顏色一變,我們突然就跳出來了。」他說,事務所一直追求的是 設計出高效率的建築,一個不斷進化且能減少使用地球資源的建築,今天你稱它是「綠建築」,他就是「綠建築」,而當明天有了另一個新的名詞,但郭英釗所追求 的信念,卻不會跟著改變。
如果您對綠建築有興趣,春節假期人也在北部,我個人建議可以花博新生三館走走。到公園時,也別只顧著找正在淨化水質的空心菜,讓它安心作好份內的事;倒是可多看看這三棟用信念蓋成的建物,以及想像其未來對台灣地貌的改變。
2011-01-31
圖/郭英釗建築師認為,花博新生三館像兩個生物體,在艱難的環境裏求生(齊柏林攝影)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在採訪郭英釗建築師前,我一直不確定他是因考量基金會是那瑪夏民權國小的業主,所以才願意在過年前如此忙亂的時刻,接受我所主持的廣播節目倉促的約訪;還是他純粹是想再度透過媒體,將他對綠建築的理念向外闡述。
雖然採訪完之後,我還是不太敢確定,但看郭英釗願意花上大半個下午,跟著我們走了兩三個適合採訪的地點;但一採訪完卻也不囉唆,立刻就站事務所同事的電腦前,對著設計圖提出他的想法,我只覺得,這是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極度專注的前輩。
郭英釗和他的合夥人張清華,以及所帶領的「九典建築師事務所」,在台灣幾乎已和綠建築劃上等號。從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再到俗稱花博「新生三館」的夢想館、未來館與生活館,都可以看到在台灣不曾出現的綠建築新樣貌。
建築 也該會起雞皮疙瘩
花博的新生三館,是花博策展人丁錫鏞口中「重點中的重點」。三個場館或利用覆土的屋頂、或導引由樹下進氣的地道風流動其中、或是利用大片的水簾,都讓建築對空調的依賴大幅降低。
郭英釗說,花博這三個館位處新生公園偏遠的角落,一方面有航道的壓迫,卻又同時擁有很多很棒的樹。「其實三館從空中看,像兩個生物體,在一個很艱苦的環境 求生存的樣子。」他指出,三館設計時是希望像人一樣,熱了會脫衣服,冷了會起雞皮疙瘩,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建築也必須作出對應,所以會有水簾、地道風等設 計。「一般的建築物,可能外面的氣候其實很合適,可是建築物卻不知道。」郭英釗認為,建物智能化的過程,的確可以達成節能的目的。
不過,在郭英釗的心中,不論是綠建築或不是綠建築,對環境的發展其實都是負面的,只是程度不同。他說,建築本身就消耗許多的能源,從挖地基開始,一直到建築落成後其中使用的電器。但他也認為,蓋綠建築並不是贖罪,不是說蓋綠建築就可以愈蓋愈多,「最綠的建築就是不蓋。」
木造建築 兼可顧碳
至於為什麼自己為什麼會走向綠建築,郭英釗想不起有什麼特別時刻。但他一直相信,人類是不斷在追求效率的提升,而生物的演化本身就是效率的最佳展現,所以建築也應跟生物一樣不斷演化提升效率,這也是他把九典事務所的英文取名「Bioarch」的由來。
而從北投圖書館或是新生三館,都可以發現郭英釗利用了大量的木頭,這中間是否帶有一些隱喻? 「其實一開始是被業主逼的,」郭英釗坦承,是因為業主要求,所以才會在蓋北投圖書館會,用了大量的木頭,但後來發現光是展現木頭的力量,「建築師不用再作什麼設計。」
他也認為,樹木是可以不斷生長,生生不息,不像是鐵或是鋼,蘊藏量用完了就沒有了,當然用木頭的先決條件,是林木必須要從管理良好的林場來。他說,新生三 館的木頭主要來自於美加地區經永續林木認證(FSC)的木頭,部份則來自台灣竹東地區造林疏伐的木頭,這些木造建材也都固下了不少的碳。
春節 多看書 多看樹
但民眾而言,綠建築多半也是旅遊景點,我就聽過不少人一進北投圖書館,就先問咖啡廳在哪邊。所以過年假期,郭建築師是不是能推薦幾個綠建築讓民眾去參觀? 郭英釗想了一想,先應景地說了基金會所捐建給成大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也就是俗稱的「綠色魔法學校」,但接下來則說,「我其實過年期間都是在看 書,也鼓勵大家看書。」
或許拗不過我一再希望他提出春節旅遊景點,最後他說個人最推薦大家去看台南的老樹,包括像中山公園、成大校園以 及台南一中的大樹,「這些大樹真的很了不起。」另外的看樹地點,他則建議是阿里山的神木群,不過他也知道過年期間可能是進不了阿里山,但建議大家有時間去 看就是了。
曾有學生問郭英釗,除了會蓋綠建築,還會蓋什麼? 但綠建築對郭英釗而言,一直都不是個議題。「我們一直是這個樣子的,只是社會的顏色變了,背景顏色一變,我們突然就跳出來了。」他說,事務所一直追求的是 設計出高效率的建築,一個不斷進化且能減少使用地球資源的建築,今天你稱它是「綠建築」,他就是「綠建築」,而當明天有了另一個新的名詞,但郭英釗所追求 的信念,卻不會跟著改變。
如果您對綠建築有興趣,春節假期人也在北部,我個人建議可以花博新生三館走走。到公園時,也別只顧著找正在淨化水質的空心菜,讓它安心作好份內的事;倒是可多看看這三棟用信念蓋成的建物,以及想像其未來對台灣地貌的改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